襄阳优师智家教网 -- 身份认证 / 教学保障 / 一目了然 / 安全可靠
文章内容
87、深圳在未来充满一切可能,所以你来吗?
今天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4周岁生日。44年来,深圳经济特区坚持改革开放创新,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深圳是改革开放后党和人民一手缔造的崭新城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一张白纸上的精彩演绎。”“这是中国人民创造的世界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蹟。”
在广东省政协常委谭刚看来,“改革、开放、创新”,“有效市场加有为政府”,是深圳经济特区取得成功的密钥。谭刚说,香港因素在深圳经济特区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今天亦是如此。他期待深圳深化细化深港合作,为国家探索更多发展经验。
明年经济有望突破4万亿
40多年来,无数建设者汇聚深圳,发出“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时代强音,创造奇蹟。“深圳建市建特区之初经济总量在2亿左右,2011年破1万亿,2017年进入2万亿规模,2021年迈上3万亿台阶。按此发展趋势,明年有望突破4万亿。”在广东省政协常委谭刚看来,改革开放以来,深圳经济增长倍数达到了非常惊人的17656倍,远超国内其他主要大城市,年平均经济增长率保持在20%以上,可以说已超过了当年的亚洲四小龙的年平均增长速度,并且持续的时间更长,形成了发展的显著优势。
广东省政协常委谭刚。 许传军摄(资料图)
“深圳的成功,可用三句话来总结,吃改革饭,走开放路,打创新牌。”谭刚表示,深圳作为经济特区最先进行了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改革,改革成果得到了国家认可。而今有了先行示范区的加持,深圳改革不断向前推进。综合改革试点实施以来,首批40条授权事项全面落地实施,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两次发文推广深圳综改试点共40条创新经验。今年深圳又就营商环境推出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三个工作方案,并在去年的基础上推进前海的改革举措。
深圳改革不停顿,开放也从未止步。“从某种程度上讲,开放也是改革。在特区创建之初,更多是通过开放来倒逼改革。”谭刚认为,“在全球范围内,深圳已形成了从早期的外向型经济到未来的开放型经济的转型,现在深圳的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包括制度开放,每个阶段都有很多做法,取得的总体效果也是非常明显的。”
天时地利 香港因素显著
在谭刚看来,深圳经济特区取得成功,可谓天时地利人和。“天时是中央的各项政策,地利是靠近香港。”谭刚指出,深圳还是宝安县时就是边陲农业县,没有工业化项目,能快速工业化除了政策原因,也离不开香港的因素。香港的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以及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国际航运中心的优势,为深圳发展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区位环境。
“深圳最早的开放,是从深港合作起步的。”谭刚早年间曾参与制定过深圳很多改革方案,他告诉记者,从改革的角度看,早期深圳所有的市场化的改革,包括一些方法,借监了香港的经验,香港的因素对深圳的发展来说非常重要。“2018年深圳经济规模已超过香港,目前领先的数字还越来越大,但香港仍有很多非常好的内容值得深圳学习。”谭刚道。
当前,粤港澳大湾区正加速成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谭刚表示,深圳做了很多努力和工作,深港合作呈现出新特点。河套、前海、沙头角、罗湖口岸经济带形成了最前沿的合作聚集平台组合,与香港北部都会区4圈相衔接。深港更重视教育科研医疗民生领域合作,产生了港大深圳医院、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香港培侨书院龙华信义学等一系列成果。谭刚认为,深港合作还可拓展更多的合作领域和空间,深化规则机制衔接,“如建立更多的港人学校,引进更多香港老师,与香港教材体系对接,更多的青年交流等,相信今后有更多香港青年利用深港合作机制更好地参与到深圳经济特区建设中。”
有效市场+有为政府 走出创新特色
在中国讲创新,就一定会讲到深圳。今年3月普华永道发布的《2024年中国机遇之城报告(中国57座城市多维度、综合性评比排名)》中,深圳在技术与创新和宜商环境两个维度中排第一。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深圳—香港—广州科技集群连续四年蝉联全球第二。202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之一是深圳南方科技大学校长薛其坤院士。
谭刚认为,1999年首届高交会的举办,是深圳创新的标志性起点。在没有众多大学的情况下,深圳走出了与美国矽谷模式截然不同的创新路线。“深圳把有效市场跟有为政府的作用结合,发挥出了很好的作用。”谭刚告诉记者,通过有效的市场,深圳用“六个90%”(90%以上的研发机构、研发人员、研发资金等都在企业,90%以上的职务发明专利和重大科技项目发明专利等都出自企业),实现了科技创新从无到有,从0到1;再发挥有为政府的作用,引人才补短板增强项,打造了有为政府作为之下的全过程创新生态链,这让深圳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走在了全国前列。
“在处理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边界上,深圳找到了一个比较合理、比较成功的边界。就像厨师炒菜,掌握了菜品搭配和火候经验。”谭刚希望深圳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组合上寻找出更多新方法,将经验复制推广至全国。
未来,深圳还需要在改革开放上继续努力向前。谭刚说,“深圳可在三中全会提出的300多项改革举措中,梳理筛选出一些可在经济特区或先行示范区更好发挥的形成清单,争取获得中央批准,推动改革发展。”同时细化与香港合作的具体项目,结合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探索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断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新时代经济特区建设,为国家寻找更多发展经验。
港青:在深圳,有归属感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香港青年发扬狮子山精神,在深圳敢闯敢试,书写热血湾区故事。2007年,香港青年周小霞来到宝安,成为香港浩新设计深圳公司的一名设计师。17年来,周小霞见证了深圳经济特区日新月异的变化,也与特区共同成长。2012年,香港浩新设计深圳公司执行董事周小霞瞄准医疗健康赛道,在深圳创立了科技美护品牌,其投入巨资创新研发的美护产品更於近期成为华为鸿蒙生态链个人护肤类产品唯一品牌。
香港青年周小霞接受记者采访。许传军摄
“这些年来深圳可谓飞速发展。半年没回来,很多地方都高楼林立。”周小霞说,刚到深圳时,每天只有一班车往返深港,地铁1号线也只到世界之窗,到宝安还需转公交打的。而今,自驾粤港两地牌车从深圳湾口岸便可方便往返深港,公司总部也搬到了深圳。
谈起对深圳的印象,周小霞一口气说了好多,“包容性强,创新能力强,年轻有活力,营商环境很友好。”尤其是在办企业过程中,周小霞感受到了归属感。“以前开公司前前后后要1个月,现在1天就可以搞定了。”周小霞感概,深圳政府对创新的保护,对企业的保护,让企业家很有归属感,能静下心来做大做强。“如果品牌再拓展公司,相较於香港,我更愿意开在前海。”在她看来,前海、河套以及大湾区,给港青提供了很大的施展拳脚的空间,尤其是深中通道开通后,相信会吸引更多港青到深圳发展。周小霞期望通过设计加技术优势,做大做强品牌,成为港青企业家标杆,为深圳发展再添绵薄之力。